教学动态

2025年北京林业大学智能机器人微专业招生简章

2025-07-21

一、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W25001

专业名称:智能机器人

制:1

是否接收校外学生:否

专业简介:

智能机器人微专业依托工学院学科优势,以“前沿技术覆盖”和“AI+行业交叉融合”为特色,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及林业生态应用,紧跟AI与机器人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智能算法开发、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行业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涵盖机器人技术、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单片机等核心内容,探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环境监测、智能装备、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适应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教师团队来自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均具备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二、培养目标

智能机器人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通过系统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控制等核心知识,学生将掌握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关键技术,并能够结合林业、生态、农业等特色领域进行创新应用。 培养目标具体包括:

1.掌握核心技术:具备一定的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进行AI建模与机器人开发能力;

2.提升行业应用能力:开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智慧林业、智能农业、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3.增强就业竞争力:获得智能机器人的微专业证书,为升学、求职或跨学科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短期高效的学习,学生将快速进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成为适应未来智能化发展的行业创新者。

三、报名要求

主要面向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有浓厚兴趣和学习需求的相关专业大二至大四在校本科生。

1.全日制2024级、2023级、2022在校本科生;

2.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有一定充裕的时间能够完成微专业专业的课程学习、作业、实践工作;

3.态度端正、有进取心和较强自学能力,身体条件能满足微专业学习要求;

4.完成微专业学习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微专业结业证书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5.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修读微专业不得超过2个;

6.每人每期限报名一个微专业。

四、学习安排

上课形式包括:微专业学生采用“跟班上课”、“单独开班”方式(报名人数不超过30人,采取跟班上课),即与相应专业主修学生共同上课、接受考核、获得学分,以及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形式。其中跟班学习、线上课程学分总量将不超过微专业总学分的30%,且课程考核将采取线下形式。

五、结业条件

在有效学习年限内,修完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颁发微专业证书。

在有效学习年限内,修完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部分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提供成绩合格课程学习证明。

六、学费安排

2800/学年(按非艺术类专业200/学分,艺术类专业350/学分);

学费缴纳的具体时间、工作要求、操作指南等参照当年主修专业相关通知执行。

七、报名方式

1.报名方式:登录教务系统“培养管理”-“辅修/微专业报名”模块,选择“25-26-1”学期进行报名。

2.报名时间:第一轮:724-810日;

第二轮:814-820日。

3.第二轮报名:本年度确定开办的微专业可接收第二次报名。第一轮报名未录取学生和未报名学生可于8月16日-9月5日通过教务系统继续报名。

4.结果查询:学院于9月6日-8日完成二次报名审核后,学生可通过教务系统查看微专业录取情况。

5.欢迎加入咨询QQ交流群867491022,工学院微专业“智能机器人”2025级交流群。

八、试听与退费

学生一经录取,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准时上课,如因故放弃微专业学习资格(含试听周内),须办理退学微专业手续。

微专业课程开始第一周为试听周,试听周内办理手续的,免收学费;试听周结束后办理手续的,将根据已修读课程情况收取课程全额学费。

九、其他

各项事宜均遵照《北京林业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北林教发〔2024101号)文件要求。

附件: 智能机器人微专业教学计划表


智能机器人微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名称

学时总计

实习实践(周)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备注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24


1.5

必修

第一学期,秋


机器人技术

24


1.5

必修

第一学期,秋


机器视觉

32


2

必修

第一学期,秋

24理论,8实验

控制工程基础

32


2

必修

第一学期,秋


智能传感与测试

32


2

必修

第二学期,春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

32


2

必修

第二学期,春

24理论,8实验

机器人系统综合


1周

1

必修

第二学期,春


智能小车综合实践


2周

2

必修

第二学期,春


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学分要求

14